人工智能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经济格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突破4500家,核心产业规模接近6000亿元,产业链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麦肯锡最新预测显示,到2030年,中国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需求预计将达到600万,人才缺口可能高达400万。与此同时,《2023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学习白皮书》调查显示,近50%学生认为高校教育缺乏专业实战能力,85%的教师坦言教学缺乏落地实战机会。在“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就业难的背景下,北京北大方正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打造的“项目驱动、产教共生”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毕业生就业率超97%,为破解人才供需矛盾提供了实践路径。
一直以来,北京北大方正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实施路径,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共建订单班等方式,将企业真实项目和产业前沿需求无缝引入教学核心环节,培养出大批受到企业欢迎的即战型人才。
北京北大方正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积极整合产业资源,与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方正国际、方正电子、人民网、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园等业界知名机构与企业共建了多个高水平校外实训基地,其中,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通信与三网融合、移动应用开发等实训基地受到中央财政支持。更重要的是,北京北大方正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还联合360安全集团,打造出了“360网络安全工程师学院”这一北京市职业院校特色高水平实训基地,构建了坚实的实践教学平台。 这一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前沿的实践环境,更构成了学院实施深度产教融合战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核心载体。
在特色高水平实训基地的支撑下,学院与产业领军企业的合作得以深入展开,并结出丰硕成果。工程师学院与360 数字安全集团、卓迪克、中雄智图等360网络安全相关生态企业紧密合作,积极投身于核心项目。校企双方携手共建了网络攻防靶场平台,共同参与开发了抗攻击能力评估系统,联合打造了网络攻防竞赛平台以及网络教学训练平台,师生们还踊跃参与网络安全大模型构建相关工作,校友刘健晧等人更是主导开发出了360 车联网安全监测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真实产业项目,锤炼了过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了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那么“订单班”则搭建起了从校园直达职场的精准通道。为打通“所需即所学”、“所学即所用”的人才培养闭环,北京北大方正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与京津冀虚拟现实研究院共建订单班,成功将产教融合推进至人才培养的源头定制。该培养模式深度融合“职业教育”与“项目实战”,引入企业前沿课程体系,打通高品质就业通道,精准对接产业人才需求,有效缩短了从校园到职场的适应期,毕业即就业在这里成为真实写照。
无论是实训基地的建设,还是订单班的打造,都是北京北大方正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拓展实践生态的现实路径,而在这背后,则是学院教学模式的系统性支撑。
“我们倡导实践驱动理论学习。”北京北大方正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负责人介绍,学校采用“1+1+1”的培养模式,也就是第一年在校内学习基础课,第二年在企业进行生产性训练,学习核心课,第三年在企业直接参与项目实践,在这一期间,学生可提前预定岗位或签约就业。
当企业成为课堂的延伸,真实项目成为教学的载体,学生在毕业之际便已不再是行业的新手。他们在校期间所淬炼的实战经验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即战力”,已成为叩开高质量就业大门和赢得职业发展先机的“金钥匙”。北京北大方正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的探索与实践,不仅有效纾解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深刻诠释了产教深度融合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人才支撑体系中的战略价值。